Sunday 5 February 2017

消失的年味,消失中的記憶



自從結婚後,在德國定居下來將近十八年的歲月裏,只有在剛結婚的第一年有和先生一起回台北家過農曆新年,之後就沒有再回家過年了。一方面是春節前後的機票太貴,農曆春節又是在西方人過完聖誕假期回來,工作開始忙碌的日子,剛過完聖誕假期又要跟老闆請假回家過年,有點不好意思開口,再加上記憶中,過年期間台北的天氣總是濕冷,好像就這麼自然而然沒有再回家過過年了

我們家不是很傳統的家庭,媽媽從不會堅持我們過年一定要回來,也許就是這樣,已經好久沒過農曆年了,發現對過年的記憶已經在慢慢消失當中。我記得好像從念大學開始,就慢慢覺得年味漸漸在消失當中,越來越多人選擇在過年期間出國旅遊,好像越來越少家庭在過我們習俗中所謂的農曆年,新年變得只是和一般假期沒兩樣。且不說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但想想,以後的人大概只能透過影片與文字來了解到底傳統過年是怎麼一回事了。

記憶中的過年期間,台北總是濕濕冷冷的,整個台北像一座空城,所有外縣市來台北打拼的人都返鄉過年了。此時是我們台北人最開心的時候!看電影不用排隊,走在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別有一番風味。而且以前在過年期間營業的商家比現在少太多了,過年有時候對小孩子來說,還真的有點無聊。因為要不斷跟平時也不是很熟的長輩拜年,還好收穫是紅包,也還可以接受。拿了紅包之後,如果不是讓媽媽幫忙存起來,還真不知道要花在哪裡。

我印象中最好玩也最有年味的農曆年是爸爸還在的時候,也就是小學那段期間到上國中時。我們家經營的傳統商店在那段期間生意還很好,我們小孩子常要幫忙顧店和賣東西。過年前常是最最忙碌的時候,所有小孩都要全體出動,在店面幫忙。我們都覺得很好玩,兄弟姊妹之間還會比一下,誰的「業績」最好。然後到了除夕夜那天就是爸爸發紅包與分紅的時間啦!我們每個人在拿到紅包之後都笑呵呵的。也許就是這種小時候的無形訓練,我老公說我好像「招財貓」一樣,常常我們進入一間店時,一個客人都沒有,在我一進去之後,那間店的人就開始多起來了。真的是這樣,屢試不爽 J

其實我以前會羨慕要離開台北,回家過節的同學們。總是覺得好像在台北以外的地方,過年的傳統還被好好地保留著,覺得中南部的家庭過的年,應該比我們台北人有年味。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可能有機會找些史料來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