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8 December 2016

辦公室的跨文化溝通



目前的工作環境,母公司在台灣新竹,歐洲的分公司分別在比利時與慕尼黑,再加上還有 home office 的同事分佈在英國法國與義大利,雖然基本上大家在溝通上都是用英文,同事之間聊天基本上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有些跨文化溝通才會產生的誤會與趣事,有時候真的也為繁忙的辦公室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我記得剛到公司不久時,有一位法國同事跟我說,他第一次去台灣新竹總公司參觀時覺得很納悶,中午午餐時,很多人都帶個便當,自己坐在辦公桌前吃,然後午休時間一到,辦公室還會統一把燈關掉,許多人就趴在自己的辦公桌午睡。我想這對某些西方人來說,大概算文化衝擊吧?!因為已經不只那個法國同事提出這個疑問,還有英國與德國同事也很好奇我們的「午休小睡片刻文化」。我解釋說,因為台灣人普遍早起,再加上很多人的睡眠品質也不是很好,為了讓下午上班更有精神,這種小歇算是很有效率的補眠方式,幾個同事也點頭稱是。但是帶便當文化,然後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吃便當就不是很符合社交精神了。我想這對西方人,尤其是法國和義大利人來說,應該很難理解。尤其像法國人,常中午出外用餐就兩個小時之久,對他們來說,中午和同事一起用餐是增進交流與感情的重要機會。對講求享受食物與重視美食文化的法國人與義大利人來說,中午自己帶便當獨享,不參與同事交流的方式,實在不可取。對於這點我只能說,各國文化不同,台灣人當然也喜歡美食和重視社交生活,但解決中餐的方式比較像德國人,中午一般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用餐上,因為這樣工作會做不完啊,可能會延遲下班時間。

還有台灣人的工作步調很快,寫電郵在詢問事情時,一般會希望「馬上」或「盡快」得到答案,然後雙方對「盡快」的認知還有所不同。歐洲各國一般在工作步調上比我們悠閒,所以有可能造成台灣同仁認為歐洲同事工作輕鬆許多,沒甚麼事也不回覆他的電郵等等誤解。其實兩邊工作情況與步調本來就差蠻多的,台灣人工時之長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台灣人除了大嘆歹命之外,難道真的沒有解決之道嗎?大家都希望多花點時間在家人與朋友相聚上,還有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如果工時只增不減,那台灣人的幸福度是沒法增加的。

西方人一般都很重視個人隱私,注重休閒生活,有自己的嗜好。畢竟工作本來就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當然有人是工作狂或以工作為生活的全部,我只能說,我不是這樣的人,也覺得這樣的生活型態有點可悲。畢竟我真的想樂於工作,但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Sunday 4 December 2016

德國聖誕節故事續集



其實大部分聖誕節來臨之前的那段時間,對很多大人來說,都是最最繁忙時刻。舉凡禮物的採買,家中佈置,烤各式不同的小餅乾,聖誕節糕點等等,以及烹飪準備工作,等到平安夜那天,家中的聖誕樹裝飾完畢的那一刻,該包裝好的禮物也都包好了,晚餐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才能開始慢慢感受到聖誕節那股寧靜的氛圍。

我婆婆都是在24號那天的下午,在我小姑的協助之下,完成聖誕樹的佈置。在爾德先生的奶奶還沒過世之前,我們都是在24號下午三點左右,先在奶奶家團聚,喝咖啡吃蛋糕,然後老奶奶就會把她細心為我們每一個人準備得聖誕禮物分發給我們。在我認識老奶奶時,她已經八十幾歲了。每年還是親自為我們每個人準備禮物。在奶奶家聚會完後,傍晚我們才會前往公婆家,一起吃晚餐。但是真正的聖誕大餐通常是25號中午那一餐。因為德國的傳統是,小孩子在用過晚餐後會收到聖誕禮物。聽我先生說,我婆婆剛開始時也是很費心在準備平安夜晚餐。結果後來發現小孩子們根本無心晚餐,一心只想趕快吃完,然後到客廳去等耶穌小孩 (Christkind) 送來禮物。所以也就演變成今日的傳統:平安夜晚餐一般是簡單的煎香腸還有馬鈴薯沙拉,麵包。真正的聖誕大餐在25日的中午。25日用過早餐之後,我和先生通常會和公公一起去教堂參加聖誕彌撒,等到我們回到家中時,廚房也飄出午餐的香味了。用過餐之後,下午繼續移師到姑姑家下午茶,就這樣在吃喝聊天聲中,度過溫馨的第一天聖誕節。

26號那天也是國定假日。在德國稱為第二天的聖誕節日,一般在夫妻兩人都有過聖誕節的傳統時,夫妻通常會事先商量好,如果25號在夫家用餐,那26號就會到妻子父母家用餐。但有時兩個家庭距離太遠,整個假期跑來跑去太辛苦,夫妻就會達成協議,如果今年在夫家過聖誕,明年就會帶著孩子,換到去妻子父母家過節。總之凡事都是可以商量的。

由於我娘家在台北,我們家也不過聖誕節,所以對我而言,自然都是配合先生這邊的活動。總之聖誕節是這裡最重要的家庭節慶,聖誕節無疑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節日。我則喜歡聖誕節時期,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燈飾與聖誕佈置。尤其在寒冷的冬夜,白天短到不能再短的日子,溫暖的燈飾也能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