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8 December 2016

辦公室的跨文化溝通



目前的工作環境,母公司在台灣新竹,歐洲的分公司分別在比利時與慕尼黑,再加上還有 home office 的同事分佈在英國法國與義大利,雖然基本上大家在溝通上都是用英文,同事之間聊天基本上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有些跨文化溝通才會產生的誤會與趣事,有時候真的也為繁忙的辦公室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我記得剛到公司不久時,有一位法國同事跟我說,他第一次去台灣新竹總公司參觀時覺得很納悶,中午午餐時,很多人都帶個便當,自己坐在辦公桌前吃,然後午休時間一到,辦公室還會統一把燈關掉,許多人就趴在自己的辦公桌午睡。我想這對某些西方人來說,大概算文化衝擊吧?!因為已經不只那個法國同事提出這個疑問,還有英國與德國同事也很好奇我們的「午休小睡片刻文化」。我解釋說,因為台灣人普遍早起,再加上很多人的睡眠品質也不是很好,為了讓下午上班更有精神,這種小歇算是很有效率的補眠方式,幾個同事也點頭稱是。但是帶便當文化,然後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吃便當就不是很符合社交精神了。我想這對西方人,尤其是法國和義大利人來說,應該很難理解。尤其像法國人,常中午出外用餐就兩個小時之久,對他們來說,中午和同事一起用餐是增進交流與感情的重要機會。對講求享受食物與重視美食文化的法國人與義大利人來說,中午自己帶便當獨享,不參與同事交流的方式,實在不可取。對於這點我只能說,各國文化不同,台灣人當然也喜歡美食和重視社交生活,但解決中餐的方式比較像德國人,中午一般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用餐上,因為這樣工作會做不完啊,可能會延遲下班時間。

還有台灣人的工作步調很快,寫電郵在詢問事情時,一般會希望「馬上」或「盡快」得到答案,然後雙方對「盡快」的認知還有所不同。歐洲各國一般在工作步調上比我們悠閒,所以有可能造成台灣同仁認為歐洲同事工作輕鬆許多,沒甚麼事也不回覆他的電郵等等誤解。其實兩邊工作情況與步調本來就差蠻多的,台灣人工時之長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台灣人除了大嘆歹命之外,難道真的沒有解決之道嗎?大家都希望多花點時間在家人與朋友相聚上,還有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如果工時只增不減,那台灣人的幸福度是沒法增加的。

西方人一般都很重視個人隱私,注重休閒生活,有自己的嗜好。畢竟工作本來就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當然有人是工作狂或以工作為生活的全部,我只能說,我不是這樣的人,也覺得這樣的生活型態有點可悲。畢竟我真的想樂於工作,但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Sunday 4 December 2016

德國聖誕節故事續集



其實大部分聖誕節來臨之前的那段時間,對很多大人來說,都是最最繁忙時刻。舉凡禮物的採買,家中佈置,烤各式不同的小餅乾,聖誕節糕點等等,以及烹飪準備工作,等到平安夜那天,家中的聖誕樹裝飾完畢的那一刻,該包裝好的禮物也都包好了,晚餐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才能開始慢慢感受到聖誕節那股寧靜的氛圍。

我婆婆都是在24號那天的下午,在我小姑的協助之下,完成聖誕樹的佈置。在爾德先生的奶奶還沒過世之前,我們都是在24號下午三點左右,先在奶奶家團聚,喝咖啡吃蛋糕,然後老奶奶就會把她細心為我們每一個人準備得聖誕禮物分發給我們。在我認識老奶奶時,她已經八十幾歲了。每年還是親自為我們每個人準備禮物。在奶奶家聚會完後,傍晚我們才會前往公婆家,一起吃晚餐。但是真正的聖誕大餐通常是25號中午那一餐。因為德國的傳統是,小孩子在用過晚餐後會收到聖誕禮物。聽我先生說,我婆婆剛開始時也是很費心在準備平安夜晚餐。結果後來發現小孩子們根本無心晚餐,一心只想趕快吃完,然後到客廳去等耶穌小孩 (Christkind) 送來禮物。所以也就演變成今日的傳統:平安夜晚餐一般是簡單的煎香腸還有馬鈴薯沙拉,麵包。真正的聖誕大餐在25日的中午。25日用過早餐之後,我和先生通常會和公公一起去教堂參加聖誕彌撒,等到我們回到家中時,廚房也飄出午餐的香味了。用過餐之後,下午繼續移師到姑姑家下午茶,就這樣在吃喝聊天聲中,度過溫馨的第一天聖誕節。

26號那天也是國定假日。在德國稱為第二天的聖誕節日,一般在夫妻兩人都有過聖誕節的傳統時,夫妻通常會事先商量好,如果25號在夫家用餐,那26號就會到妻子父母家用餐。但有時兩個家庭距離太遠,整個假期跑來跑去太辛苦,夫妻就會達成協議,如果今年在夫家過聖誕,明年就會帶著孩子,換到去妻子父母家過節。總之凡事都是可以商量的。

由於我娘家在台北,我們家也不過聖誕節,所以對我而言,自然都是配合先生這邊的活動。總之聖誕節是這裡最重要的家庭節慶,聖誕節無疑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節日。我則喜歡聖誕節時期,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燈飾與聖誕佈置。尤其在寒冷的冬夜,白天短到不能再短的日子,溫暖的燈飾也能溫暖人心。



Wednesday 30 November 2016

關於德國聖誕節之一二事



今天是十一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說,再過23天,十二月的第24天就是平安夜了!自從1999年夏天搬來德國之後,已經度過無數個聖誕節了。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還是很喜歡「過」聖誕節,主要是很喜歡聖誕節的歡樂氣氛,大街小巷的聖誕燈飾。尤其在進入十一月之後,白天越來越短了,當下午四點左右,太陽漸漸下山之後,城市的燈飾亮起,那一片閃亮的燈海,真是迷人!還有商店櫥窗各種以聖誕節故事為主題的裝飾,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心情也跟著歡樂起來!

幾乎每個城市不管大小都有自己的聖誕市集,大城市分區,每個區幾乎都有個市集,有些市集是每天都有得逛,有些則是在週末才有。市集賣得不外乎是各種小吃,如德國人最愛的各式香腸夾麵包,炒麵疙瘩,烤馬鈴薯等等傳統小吃之外,pizza 和異國美食也漸漸進入市場;甜食方面就有法式薄餅,煎餅,各式水果串外裹巧克力醬等等,以及很受歡迎的各式堅果下去糖炒,炒成一包包很香的堅果糖。總之吃的是五花八門,大家都喜歡在做聖誕購物之餘,在聖誕市集小憩一下,逛逛市集的攤位;或是下班和同事朋友約在市集,站著喝杯熱甜酒小聚一下。當然除了吃的之外,市集主要的目的也是讓大家為聖誕節做準備,所以各種裝飾聖誕樹的吊飾,要送親朋好友的精巧手工藝品,或飾品等等,當然也都可以在市集裡找到。

我記得我第一個在德國過的聖誕節是在1998年時,我先生要把我介紹給他的父母親,並告訴他們我們想結婚的事情。我記得我先生 (當時的男朋友) 那時候才剛從北愛回德國工作不久,我抵達機場那天,他剛好沒有辦法到機場接我,於是便派我公公來,由於我公公不會說英文,所以我小姑,也就是先生的小妹,被指派跟公公一起來接機,順便當翻譯。我記得我小姑當時還不到二十歲,非常害羞,根本不太敢跟我說英文,只有在很必要時才會替她爸爸翻幾句話。還好我剛下飛機累翻了,一上車,有暖氣就開始昏昏欲睡,我們一起去我先生的公司附近和他會合,一起吃過美味的義大利餐點之後,我就一個人跟著未來的公公與小姑,回去見我未來的婆婆了。我先生則回去繼續上班。還好我婆婆一見到我,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頓時緩解了不少我的緊張情緒。不過那時因為時差的關係,我好像一洗完澡,就在我先生的房間裡昏睡,直到他下班回來,叫我起來吃晚餐為止。還有那天吃完晚餐,我先生問我要不要出去走走,我們一出門,我看到他外婆家外面的溫度計顯示零下六度,就馬上跟他說,還是等明天白天再去散步吧!進屋回到暖爐前比較實在。

就這樣度過了我第一個難忘的德國聖誕節。下一篇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平安夜及第一個聖誕節日 (25) 和第二個聖誕節日 (26) 的小故事。



Sunday 20 November 2016

秋天在巴伐利亞山區的禪修體驗



十月底十一月初,在這個很適合思念的秋季,再次上山禪修一個禮拜。這次的課程是由我在這裡皈依的一位德國法師主持與引導的。這個課程我在年初就報名了,當時還在候補名單中,直到四月初才收到通知,補上名額了。後來七月中決定重出江湖,九月中再開始過上班族生活,由於新工作才上任不久,對於老闆答應讓我請假一個星期去禪修真的無比感恩,因為我也確實很需要這個假期。

從在家工作十年後,再轉換到通勤上班的生活,果然是一大挑戰,所幸 so far so good。但是也由於每天要早起出門,不再有時間在家做早課與靜坐。剛開始在禪修營靜坐時,發現我的思緒四處飄散,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專注在呼吸上或師父所引導的觀想上。最常回想起的是去年所發生的一切,跟二姊的對話,從下飛機到去火葬場的每一幕,以及十二月再次回台北,參加二姊的植存儀式。每一幕都再次在我的腦海中走過一遍,好像藉由這樣的過程,再次跟她道別一次。到了第四天,自己已經比較可以跟得上師父的引導了,思緒不再隨意飛舞,也比較可以感受到心終於慢慢可以定下來了。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兩次靜坐,每次45分鐘,中間一次半小時個人在戶外的冥想,然後八點用早餐。吃完早餐後,我常利用一個小時的空檔到山區散步,細細觀察大自然的一切,與牛對話,看天空看雲發呆,心想著,天下再也沒有比我更逍遙的人了!就生活在此時此刻,不擔心未來,不回想過去,如果生活能這麼簡單地延續下去,不是很幸福嗎?

整個禮拜我們都是靜語的,只有一次和一位師兄,一次和師父約十五分鐘的對談。晚上睡前最後一節的禪修課,師父通常會回答大家寫在小紙條上,請他回答的問題。我很喜歡這個回答問題時間,因為師父挺幽默的,並且可以用許多小故事,輕鬆解釋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在德國用德文聽聞佛法,怎麼說都有股莫名奇妙的感動。

這個禮拜很有收穫,也帶著滿滿的能量下山。期待明年有機會再度上山。


Saturday 15 October 2016

隨便聊之語言經

現在的工作每天都會用到德文,英文,中文。已經漸漸習慣迅速在這三種語言之間轉換。我相信這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是一種習慣問題,久了就會適應的。

我記得以前剛結婚不久,跟我先生回台灣時,常要幫他和我媽媽口譯。我常常覺得很累,尤其當一家人打開話匣子後一來一往,我常常就搞混了,對著我先生也大說中文,直到他張大眼睛對我微笑,我才會意識到,跟對方講錯語言了。曾經看過不少關於如何教導孩子在雙語或多語的環境成長的報導,基本上都是鼓勵父母跟自己的小孩固定說各自的語言,孩子久而久之就會知道,比如跟媽媽要說中文,跟爸爸要說德文。小孩會認臉,然後自動轉換語言。我覺得我現在在工作環境好像就是這樣。除了開會一慮用英文之外,我也是跟德國同事說德文,其他國同事說英文,現在還能在工作場合用到母語,真的覺得非常開心。

我自己很喜歡外語以及和語言文化有關係的主題。可能也是跟喜愛旅行有關。覺得可以在當地,使用該國的語言跟當地人溝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尤其看到當地人驚訝與讚賞的表情,就會覺得很開心,也算是旅途中的樂事一樁。可能是亞洲面孔的關係,他們一般沒有預期你會說義大利文或西班牙文,所以你一開口,他們就會覺得有點驚訝,然後以我講話的方式,對方就會知道我是初學者啦,但應該有點小小感動到,我有努力在學他們的語言。但是我聽朋友說,如果是法文的話,就要特別小心啦,因為法國人對自己的語言與文化都非常自傲,你的發音如果不完美,他們可能會揪一下眉頭,然後開始矯正你的發音。這個我倒還沒有經驗,等我以後學到法文時再去鄰國試試。我在工作上接觸過不少法國人,所以最後可能免不了,還是會學法文。

其實能到一個工作環境會需要用到我的母語,讓我覺得非常興奮。我有時也會講講台語,那份親切感就來啦:)其實世界上每天都有一些少數人會講的語言在消失中,而語言是連結文化最密切的管道,一種語言消失,代表那種文化可能也岌岌可危,因此多鼓勵小孩子講自己的方言與母語也是很重要的。畢竟語言是一種工具,多多益善無妨。


Saturday 8 October 2016

重回上班族生活,適應中...



在當了11年的自由譯者後,也就是自由自在沒有老闆的日子過了11年後,突然在今年夏天風和日麗的一個下午,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他是透過我以前的同事某某某知道我的,不知道我有沒有時間,他可不可以打電話給我,跟我說明他找我的原因。我心裡想,大概是同事或朋友介紹來的翻譯客戶,馬上回信給他說,當然可以打電話給我啊。在通過電話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位英國經理是透過我以前的一位德國同事得知我的聯絡資料,他是一家台灣半導體公司歐洲區的經理,其實是想問我有沒有興趣再回半導體業工作或是有沒有認識這裡的台灣人,有這方面的相關工作經驗,可以推薦給他的?因為這個職位常需要跟台灣總部溝通,所以他希望由台灣人來坐這個位置。我記得我在電話上好像沒有給他太大的希望,只說他可以把詳細的職務描述與資歷需求 e-mail 給我,我可以幫他想想,有沒有認識的台灣人可以推薦。結果在收到他的電郵之後,仔細看完工作內容與要求之後,我大概想了15分鐘,然後就寫e-mail 跟他說,我對這個職務有興趣,什麼時候方便去公司面試

七月份的時候去公司面試兩次之後,我在九月中就進了這家公司,又重新開始上班族的生活了。由於我是拿一周工作36小時的合約,星期五都蠻早就可以下班了。重新回到有同事一起吃午餐,還有辦公室常常很吵的生活,真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不過最辛苦的應該是,每天一早起床時,不管外面是刮風,
下雨,還是起大霧,通通都要出門趕火車去上班!!這個對我平時連還穿著睡衣,都可以坐在電腦前啜飲著熱咖啡邊翻譯的日子,實在是差別很大。還好我這個人適應能力挺強的,目前已經平安度過三個禮拜的上班族生活了J

我先生很納悶,他明明很羨慕我的生活,為什麼我會想再出門去上班?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我是女人啊,有時候是憑直覺做決定的啊!這就是我的簡易回答。這應該對男人又是德國人在做轉換職場的決定時,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答案吧!

希望以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會更有機會回台灣,那看到台灣家人與朋友的機會不就多了些嗎?這個應該是我答應回去過上班族生活的最主要原因啦!